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三周年之际,中国电影博物馆《双奥京彩共绘新篇——创新驱动与奥运同行主题数字影像艺术展》发布, 让大众在数字艺术中过大年,感受奥运味。该展览数字艺术影像内容由北京印刷学院创作设计,旨在通过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推广双奥文化。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此次数字影像艺术展也是将双奥文化与春节传统节日融合,打造文化与艺术的盛宴,展示冬奥遗产利用成果的同时,共享光影之美,共贺新春佳节。
“创新驱动与奥运同行”主题数字影像艺术展现场
北京是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有一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击出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奥运缶”,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鸟巢开闭幕式现场所使用的LED屏幕也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收藏和展示再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积极谋划、接续奋斗,管理好、运用好北京冬奥遗产”,此次“双奥京彩共绘新篇——创新驱动与奥运同行”主题影像艺术展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冬奥文化遗产,沉浸式再现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精彩瞬间。
“创新驱动与奥运同行”主题数字影像艺术展现场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承担了整体展览设计及数字艺术创作,展览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于馆内中央圆厅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代表性地重现鸟巢现场布局的两块大屏幕及扩展的卷轴屏、环屏四块巨幅屏幕之上。展览以影像为载体,以创新为驱动,通过四屏联动、分区同步的独特形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北京双奥之城的辉煌历程,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为观众带来高沉浸感的、新颖的观展体验。
本次展览内容涵盖“历史篇章”“奥运2008”“奥运2022”三个篇章,以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起点,以双奥之城的辉煌成就为主线,以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为终点,从三个创意策划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创新形式,沉浸体验:设计团队紧紧围绕展览主题,在创意的前期阶段,运用三维技术对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圆厅的屏幕空间进行了精准还原,旨在提供最佳视角,以便全面呈现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精彩画面、历史瞬间、城市变迁等整体影片的氛围感。同时该技术有效展示了四屏联动的优势及其整体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体验。此外,设计团队还将前期制作的分镜图置入三维软件的屏幕中,通过渲染生成高质量图像,以达到展示效果和辅助决策的作用。
地面互动,增强体验:地面屏幕分别呈现了双奥之城不同的氛围渲染,设计团队采用了城墙与跑道的设计理念,增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感。观众可以在地面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与奥运元素融为一体,仿佛置身于奥运赛场,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考虑到四屏联动的特殊场景,设计团队对整体视频进行时间对位和精准剪辑,确保各屏幕之间的内容协调一致,不同的屏幕承载更多丰富的内容,使得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感受到更为立体和动态的影像效果,从而增强视觉体验。
展览现场
精准剪辑,时空对话:展览对整体视频进行了精准的时间对位和剪辑,确保各屏幕之间的内容协调一致,形成时空对话的震撼效果。观众可以同时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北京的城市风貌、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以及奥运会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
环屏
立屏
卷轴屏
学校立足“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设计学北京高精尖学科优势,主动谋划和开展双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此次数字艺术影像展是学校努力实现双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又一个案例。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首都高校优势,围绕深入服务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继续在艺术与科技、视觉形象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提供科研支持与服务,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
点击查看“艺术科技赋能冬奥盛会 北印贡献彰显文化自信”
北京印刷学院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基地,曾承担2008年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教育标识、纪念金币设计,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设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手册创意设计工艺制作、多媒体视效创意制作、数字水墨动画设计、视效图案制作、动画动势设计、五个场馆景观设计、城市志愿者视觉形象系统设计、冬奥主题曲《永远在一起》黑胶唱片包装设计、冬奥纪念币包装设计等。“双奥京彩共绘新篇——创新驱动与奥运同行”主题影像展,不仅是对北京双奥之城辉煌历程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期许。展览通过创新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主题,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观众对北京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