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2021年报考指南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06-09

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之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

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高校


学校概况

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开启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前身是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1961年文化学院停办,其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北京印刷学院,由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管理;2000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守正出新 笃志敏行”为校训,持续为国家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北印方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近万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分别是编辑出版学、印刷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机械工程、动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2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现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26个本科专业招生。学校坚持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现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设计学、新闻传播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独立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2018年,学校获批北京市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坚持扎根行业,全力打造出版印刷领域教育、研究重要平台。是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中宣部出版数据中心)坐落于校园内。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拥有一大批全国和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和百余名行业高端人才组成的特聘兼职教授团队,此外还拥有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高层次人才、长城学者、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教学人才。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科学研究。拥有11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在印刷包装材料与装备技术研发、出版印刷传媒新技术应用及行业发展咨询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拥有印刷油墨、环保及智能包装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并推广应用,持续发布《中国印刷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区域印刷业一体化发展升级指南》等行业发展报告,制定由我国主导的首个印刷领域国际标准以及图书发行新技术应用等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领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

学校坚持首善意识,致力服务行业和北京发展。围绕“创意设计 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大学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一院三园”双创发展模式,形成“北印科创”“北印文创”双亮点,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综合体。围绕国家大型活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以及出版印刷产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开展系列科技攻关、创意设计和咨询决策研究,创作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活动的高水平文创作品,取得《北京市出版物印刷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升级指南》等一批彰显特色服务行业和首都的研究成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校际间师生交流密切。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年均招收300余名国际学生,为我国印刷包装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提供人才支撑。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并成为基地秘书处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牢记办学之初被赋予的国家使命与行业责任,把握“坚持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根本,坚持面向首都发展、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彰显服务出版传媒全产业链为主线的学科特色,工科与文科结合、艺术与科技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红色出版文化的文化特色,深化“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实施“教育创新、人才强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和党建强基固本”五项工程。坚守育人初心,勇担强国使命,继往开来,开拓创新,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而不懈奋斗。
2021年本科招生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及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具体情况,为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北京印刷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层次的招生工作。

第三条  北京印刷学院招生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考生、社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全称:北京印刷学院。办学类型:北京市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研究生(含专业硕士)、本科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地点:主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北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路,西校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兴盛街206号。

第五条  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

第六条  学校颁发学历证书类型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学校名称为“北京印刷学院”。

第三章  招生机构

第七条  为了做好本科招生工作,学校设有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本科招生工作、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纪检监察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学生处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全校的本科招生工作。

第八条  北京印刷学院本科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普通本科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九条  学校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严格按照教育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学校对普通类招生计划编制的要求,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编制学校年度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经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会审议、校长办公会审定后,上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条  学校招生工作按照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于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执行招生计划,按照考生所报志愿择优录取。对于进档范围内考生,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专业,专业间无级差。

第十一条  学校分省计划招生在提阅考生档案和确定专业时,均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特殊考生的加分政策。在总分(含加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相关科目成绩高的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

第十二条  限于目前师资条件,非英语语种考生入学后须改学英语;录取无男女比例限制。

第十三条  报考艺术类本科专业的考生须通过生源地艺术统考,文化成绩达到规定分数线。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按照综合分录取。具体详见《北京印刷学院2021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简章》。

第十四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及相关规定。根据专业要求,色盲或色弱考生不能报考学校轻工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绘画、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与科技专业。

第十五条  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为105%以内。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预留一定计划,预留计划使用的基本原则是投放到生源相对较好的省区,或用于平行志愿提档后考生录取。

第十六条  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考生须满足我校2021年相应专业对选考科目范围的要求,学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同排位考生录取专业时参考。

第十七条  “双培计划”、“外培计划”相关专业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要求录取。外培专业只招英语考生,非艺术类外培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5分。北京市“双培计划”、“外培计划”艺术类专业与统招艺术类专业在同一批次按照综合分数优先的原则择优录取。

第十八条  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开设印刷工程“毕昇卓越班”、机械工程“卓越班”。为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开设编辑出版学“韬奋实验班”。

第六章  录取与入学

第十九条  录取工作采取计算机网上远程录取方式。录取通知书均以特快专递方式寄达考生,同时通过学校网页及各省市招生办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新生报到后学校将对录取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凡不符合招生规定或有舞弊行为的学生,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一条  学校各招生专业学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部门学费标准相关规定执行。轻工类、计算机类、机械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流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专业46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10000元/学年,其他专业4200元/学年。

第二十二条  学生入学后全部要求住校,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根据北京市有关物价标准,按照校区及住宿条件不同,住宿费为750元/学年-1500元/学年。

第七章  学生奖励及资助政策

第二十三条  学校全面落实“奖、贷、助、勤、减、免、偿、补”八元资助体系,奖学金按学年评定,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奖学金、学校单项(各类学科竞赛)奖学金、英语(小语种)优秀奖学金、卓越奖学金、文艺优秀奖学金、体育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专项(社会助学单位或个人设立)奖学金等项目。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有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并协助申请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学校以往有关本科招生工作的要求、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相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由北京印刷学院本科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通信地址、咨询电话及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

邮编:102600

电话:010-60227871

学校网址:https://www.bigc.edu.cn/

招生网址:https://zhaosheng.bigc.edu.cn/

招生微信公众账号:bigc-zsb

电子邮箱: zsb@bigc.edu.cn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中央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以印刷工艺系为基础组建北京印刷学院,并成立印刷技术系;1988年试办包装工程专业,1993年成立包装工程系。1998年,印刷技术系与包装工程系合并成印刷与包装工程系;2003年,学校整合相关单位,成立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

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高级职称50人;博导与硕导共4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具有留学和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20人。另外,拥有全国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含青年名师)3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 ,北京市长城学者2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7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人,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2人,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1人,首都劳动奖章1人。

学院拥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建有印刷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印刷包装综合创新实践基地、北京雅昌-北印实践基地、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学科及实践创新平台,拥有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近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青年基金)项目22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2项;SCI收录论文15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近80件;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年均到位经费3600余万元。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国际化视野的开拓。近五年来,本科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大奖约300人次,曾获2017年“世界学生之星”包装设计大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包装结构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二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二等奖、第九届“济丰杯”包装结构设计大赛特等奖、第十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日本千叶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等境外十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师生前往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换培养。

学院是国际ISO/TC130 印刷技术委员会主席单位、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会员单位、国际包装研究组织(IAPRI)理事单位、教育部高校轻工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感光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监事长与副理事长单位、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00

邮箱:yuansheng-qi@bigc.edu.cn
印刷工程专业(轻工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印刷工程专业起源于1958年文化部所属中央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是北京印刷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骨干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深厚的印刷文化积淀。近年来,专业教学及科研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和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各1门。专业现有教师33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20人(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54.84%),两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多名教师在国际国内行业组织或学术机构中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在校本科生约550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印刷产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较扎实的工程学基础知识及印刷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道德文化修养和可持续发展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媒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研发、营销服务、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

颜色科学与技术、图文信息处理及复制、信息技术与跨媒体传播、印刷原理及工艺、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印刷材料及适性、印刷制造材料与技术、印后加工原理及技术、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双语)、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双语)。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印刷、包装、数字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或机关单位从事印刷工艺及产品设计开发、质量监控、技术与市场管理等工作;在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广告传媒、信息传媒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在印刷、包装及出版等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专业教育及科研工作;也可为进一步深造并攻读轻工技术与工程(印刷、包装)、图像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出版传播学等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03

印刷工程(毕昇卓越班)专业

依托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专业厚实的专业基础和行业根基,印刷工程专业获得 “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入选教育部“国家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的有利条件,印刷工程专业毕昇卓越班单独招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毕昇卓越班是在2012年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工程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后,以特色班的形式开展的高级工程师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通过毕昇卓越班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的创新与尝试,带动传统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进步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毕昇卓越班立足于行业特色鲜明并具有深厚印刷文化积淀的印刷工程本科专业的传统特点,面向互联网和数字时代,培养具有“大印刷”理念和高级工程师思维的行业特色人才。毕昇卓越班每年招生人数30名。根据所设置的培养方案,聘请印刷工程专业和北京印刷学院其他院系相关专业的教师及企业导师,进行常规小班授课,并促进印刷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教学。

本特色班课程以数字信息再现理论、材料科学理论、印刷复制技术、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四大模块为基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通过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强调理论性、实践性、面向现代技术和理念的拓展性相结合,强化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复合型多角度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面向未来行业和社会的动态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

基于国际工程教育资格认证的《华盛顿协议》的相关规定制定的毕昇卓越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系统掌握印刷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图文信息处理与呈现、印刷复制及质量控制、数字媒体制作等能力,具备不同印刷材料的开发、工艺设计及应用能力,具备印刷大数据的战略分析与统筹管理能力,具有引领行业发展的大局观、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创新精神,面向印刷、包装、出版、数媒、广告等相关行业从事数字信息处理、生产工艺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生产运营管理及企业战略规划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颜色科学与技术、图文信息描述与复制原理、跨媒体页面设计与技术、印刷材料及适性、印刷原理与工艺(双语)、印刷后加工与产品成型技术、印刷数字流程处理与质量控制(双语)、管理运筹学。

[就业去向]

在印刷、包装、数字制造等领域的企业或机关单位从事先进印刷工艺、产品设计开发、自动化质量控制、新技术推进与市场研发等相关的管理工作;在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广告传媒等领域从事互联网相关的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在印刷、包装及出版等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专业教育及科研工作;也可为进一步深造并攻读轻工技术与工程(印刷、包装),图像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出版传播学等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01

包装工程专业(轻工类)

本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于1988年开始招生,1991年成立包装美术系,1993年更名为包装工程系。专业主要开展产品包装设计、包装材料与技术、包装防护技术与物流管理、防伪与智能包装等相关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本专业为中国现代包装工程三十年突出贡献单位,现有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教授4人、国外留学背景教师4人,形成了以博士(后)为主的17人专业教师队伍,在校本科生近400名。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包装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先进包装设计与制造、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管理和外语应用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可以在包装、印刷、物流和商品检验等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质量检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及复制、包装材料学、运输包装、包装印刷技术(双语)、包装工艺学(双语)、包装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包装防伪技术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包装、印刷、设计与文化创意、物流和商品检验等相关行业从事包装系统设计与创意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信息检测处理等工作;也可在印刷、包装等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及研究机构从事专业教育及科研工作;可攻读国内外包装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艺术设计等学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63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高分子材料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已纳入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本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依托北京市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了高分子材料与现代印刷技术、包装工艺相结合的专业特色,主要开展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现有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的专任教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本专业现有220平方米的实验室与完备的实验仪器及设备,毕业生已经在企业、科研院所等岗位逐渐成长,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印刷与包装相关知识,熟悉高分子材料制造和成型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和一定人文素养,能在印刷、包装材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聚合物表征与测试(双语)、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信息记录材料。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分子材料相关企业、印刷包装相关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等,或考取化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10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始建于1978年)、自动化(始建于2000年)和物流工程(始建于2016年)3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物流工程3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机械类教指委委员单位。重点科研和教学机构包括数字化印刷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印刷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智能印刷装备北京市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入选院校。现有在校研究生69人、本科生604人、外国留学生27人。

学院现有专职教职工5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兼职博导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另有兼职教授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行业知名专家等30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个、市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高创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全国印刷行业百名科技创新标兵2人、印刷行业最高奖、毕昇新人奖2人、市科技新星2人。机械工程入选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秉承“立德、团结、包容、创新、真实、奉献”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行业及相关领域培养了4000余名优秀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全国政协委员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王力翚、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全国印刷十强汕头东风董事长王培玉等毕业生成为杰出校友中的代表。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年均派出本科生到美国、法国等进行交流,与德国76所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办了“中德班”和“卓越班”等,每年毕业生中有10多名到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与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是中国印工协副理事长单位、印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和标签印刷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印刷智能制造副理事长和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凹版印刷分会、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等多个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

同时开展广泛的协同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50多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10多个。

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北京市级教学改革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到1000多万元,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省部级重要奖项。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精品教材2部。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100多项。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452

邮箱:jdgc@bigc.edu.cn

机械工程专业(机械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始建时最早设立的两个专业之一,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拥有专职教师30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0名,博士占60%;北京市教学名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市“高创人才”等各类称号教师10余名;教育部机械类教指委委员单位。拥有国家级、市级教学科研平台。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及省部级奖7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余项。培养出一批学界、政界、行业领军人才,包括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王立翚,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局长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出版传媒和北京文化发展需求,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合作能力,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与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电工电子学。

[就业去向]

毕业后可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从事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应用研究、技术服务与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在出版传媒业从事出版传媒、包装印刷、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质量检测、生产与技术管理、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可攻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也可通过本专业“中德卓越工程师计划”,申请赴德国70余所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赴其他国家继续深造。年均升学出国深造比例占20%。本专业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自动化专业(机械类)

[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2000年,主要以自动化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为主要培养方向,侧重于电气传动和智能控制方向的人才培养,特别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着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有教师13人,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现有专业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1个。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一、二、三等奖数百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印刷、包装、装备制造等相关行业和首都经济建设,培养掌握控制理论、控制工程与自动化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法、具备创新精神和较强自动化技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智能控制系统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与单片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好,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京沪广深及各省会等经济发达地区,毕业去向主要是电力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大型国企、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高等学校、大型内外资企业等。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

物流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以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为主要视角,立足出版物流和电商物流两个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特色:“本科生+研究生”的完整培养体系——10年研究生培养积累,2016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拥有全国邮政人才培养基地等4个高水平的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教学平台,充分支撑学生创新创业和科研活动;与顺丰、苏宁、京东、圆通、菜鸟网络、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良好,实习实践条件优越,高薪就业渠道畅通;所有教师均为985211高校的博士(后),教授2名,副教授4名,硕士生导师4名,平均年龄低于40岁。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流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基础扎实、适应性强且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从事电商快递、包装印刷、新闻出版等行业领域中的物流装备开发集成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企业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物流学、现代物流装备、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前景好,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区,去向主要包括各行业物流装备开发设计制造、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发与实施、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以及物流业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到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或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和教学科研工作。目前,本专业毕业生以就业和深造两个方向为主。深造去向:英国诺丁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郑州大学等,2016级考研上线率32%(全校工科专业第一),本专业国内外深造率达30%。就业去向:中铁集团、中建集团、京东、顺丰、苏宁、宁波银行等500强企业。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字版权保护)、智能科学与技术等3个本科招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已建成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装备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印刷装备实验教学中心(共建),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综合实验室(共建),出版物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联盟发起单位和秘书长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博士24人,硕士2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个,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6人,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2人,北印英才4人,2010年柔性引进长江学者1人。

学院紧密结合印刷出版传媒行业的技术发展和首都经济建设需要,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并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和攻克行业内多项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恩智浦”杯智能车大赛、全国和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信部“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为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塞勒姆州立大学、鲍尔州立大学等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开办了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计算机专业),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版传媒行业急需转型升级,信息工程学院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以推进印刷出版传媒行业信息化、智能化为目标,积极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服务于印刷出版传媒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在数字出版大数据、数字版权保护、智能印刷、物联网工程领域培养契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推动印刷出版传媒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19

邮箱:xinxigongcheng@bigc.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类)

本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4名,其中,教授/副教授9名,博士7名,博士后2名;校级教学名师3人;并定期聘请行业领域专家及企业技术人员授课。本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优势建设专业。本专业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脉搏,将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确定为专业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创建“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和移动互联实践教学云平台;依托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综合实验室和出版物数据资产评估实验室,开展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教学与科研;借助大数据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的应用,计算机专业与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本专业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

2020年秋季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信息安全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统归计算机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出版传媒行业和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综合素质,具有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应用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运营与维护,特别是大数据分析和移动互联应用等工作。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编译原理。

[就业去向]

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深造率(境内、外)20%以上。就业主要分布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毕业生主要在软件开发公司、网络通信公司、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项目策划、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推广、运营维护、教育培训等相关工作。依托专业行业背景优势,毕业生深受新闻出版和印刷包装行业的青睐,职业发展前景广阔,薪酬待遇优厚。

信息安全(数字版权保护)专业(计算机类)

[专业简介]

本专业主动适应国家“新媒体融合”的需要,以及国家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需要,培养具有信息安全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服务国家新闻出版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信息安全专业自2017年正式招生,在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有力支撑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本专业依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服务综合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署出版物资产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数字版权保护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实践创新平台,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信息安全专业现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名,博士7名。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社会实践需要,积极聘用校内外相关专家和教师及校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授课。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特别是“京津冀一体化”和“新媒体融合”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传媒安全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

[核心课程]

信息安全导论、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数字内容安全、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电子取证技术、系统安全、软件安全、网络舆情分析。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网络空间安全和新闻出版等信息传媒领域就业,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安全产品研发、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信息内容的安全保护、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类)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时代背景下,为服务行业发展和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为适应出版传媒、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对智能化的需求而开办的新兴专业,侧重在智能硬件系统及智能数字内容方向上培养掌握智能科学技术, 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长城学者1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学位 10人。设有设施完善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研究实验室、高端印刷装备信号与信息处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实践创新平台。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通过“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系统掌握智能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学方法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具有健康人格、科学精神、专业伦理与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出版传媒、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从事智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服务等工作。

[核心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导论、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智能机器人、Python 语言、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技术。

[就业去向]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应用需求。本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出版传媒、印刷包装、文化创意相关产业,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硬件、智能内容生产、智能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研发、测试、技术支持、销售、管理及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新闻出版学院

新闻出版学院是我校重点建设的文科学院。学院以出版传播为特色,形成了以出版学为核心、以传播学为基础、以新闻学和传媒经济与管理为支撑的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其中传播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九,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为C+,2019年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结对共建新闻传播学,该学科同时被评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学院现有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五个本科专业和两个实验班,其中编辑出版学专业和数字出版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

我校是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发展联盟秘书长单位、北京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牵头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单位。

新闻出版学院打造了以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为代表的强大专家团队;培养了以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领衔,由教授、博士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搭建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实验室、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跨媒体出版北京重点实验室、中国版权研究中心、中国编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来,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近40项、横向项目5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354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

新闻出版学院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斯特灵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美国佩斯大学,澳大利堪培拉大学,欧盟文教总司,英国科技出版公司等境外机构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开办了“3+1”和“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学院举办了中欧数字出版论坛、中英国际出版论坛、“技术创新与出版未来”国际出版高端论坛、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全国图书编辑出版能力大赛等高规格学术论坛、专业大赛,在业界和学界形成了“学院派”声音。

新闻出版学院以应用型高级出版传播人才为培养定位,教学成果丰富,形成了包括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学院毕业生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青睐。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59424 60259484

邮箱:liuhuakun@bigc.edu.cn

编辑出版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1995年。面向出版传媒行业,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文化视野、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功底、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和文化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以资深教授、副教授为主,教学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改革成果奖;聘请邬书林、聂震宁等著名出版家担任特聘教授或兼职教师。教学条件完备,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及完备的专业实验室。2012年创设韬奋出版实验班。2016年实现全国一本招生。

[培养目标]

立足北京,面向出版传媒业,主动适应国家文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够在新闻出版机构、网络媒体、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内容多种媒介表达与管理、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需要具备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接受科学研究方法、内容的多媒介表达与创意、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媒介融合环境下各种内容产品与服务创生与运营。

[核心课程]

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出版法规、出版市场营销、出版应用写作、选题策划导论、编辑出版史、数字出版技术。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新闻出版机构、网络媒体、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部门及相关机构,从事内容多种媒介表达与管理、出版产品策划与运营等工作。

编辑出版学(韬奋实验班)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专业简介]

按照教育部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和北京市教委“建设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精神,2012年北京印刷学院与韬奋基金会联合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韬奋实验班”。韬奋实验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卓越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在北京印刷学院实现了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考研率、出国留学率三个方面的历史性突破。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多年都达到100%。先后有30余人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综合及传媒类名校硕士,及美国佩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莱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斯特灵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等国外名校硕士、博士。

[培养目标]

面向出版传媒业,着力内容与技术融合教育,培养经营型、综合型的内容编辑;

面向读者,熟练掌握图书及多种媒体内容的生产与编辑,熟练掌握市场调查、选题策划、文案编辑、校对、写作等专业能力;

面向企业,具备一定的传媒企业经营能力,熟练掌握广告宣传、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职业能力;

面向未来,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较强的国际视野、新媒体技术意识。同时,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基本素养,为未来国内外深造或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核心课程]

经典阅读、编辑语言学、出版学、编辑学、出版法规、出版营销、出版应用写作、选题策划导论。

[就业去向]

新闻出版机构、国家机关宣传部门、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单位等,较大比率学生选择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

       传播学(国际出版)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本专业同时招收文史类、理工类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为适应新闻出版国际化发展趋势而设立,发展前景广阔。本专业与国外知名院校合作,课程设置与国外合作院校直接对接,专业课程教授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该专业师资由国内外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特色鲜明,教师授课水平、社会需求程度、就业率等指标在学校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传播全球化需求,人文素质高,掌握国际出版传播基本理论及跨文化传播技能;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熟悉跨文化传播,特别是国际出版、对外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经贸、教育培训等领域从事管理、经营、教学及商务等相关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传播学、出版学、西方国家社会与文化(英文)、 跨文化传播(英文)、国际出版管理(英文)、当代出版产业(英文)、版权贸易(英文)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经贸、教育培训等领域从事管理、翻译、教学及商务等相关工作; 也可对接国外合作院校的硕士教育。

传播学(国际出版实验班)专业

本专业完成学业后可授予北京印刷学院文学学士学位和英国斯特灵大学的硕士学位。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基于英语(国际出版与传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基础之上设立的新兴专业,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 采用国际班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斯特灵大学直接对接,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经考核,语言和学分绩点达到要求,在国内学习三年,国外学习一年,同时取得国内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国外合作院校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适应传播全球化趋势,掌握国际出版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及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熟悉国际传播,特别是国际出版、对外版权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能够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文化交流领域从事管理、经营、商务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人才。

[核心课程]

基础英语、西方国家社会与文化(英文)、跨文化传播(英文)、国际出版管理(英文)、当代出版产业(英文)、版权贸易(英文)等。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新闻传播、国际出版、国际文化、版权等领域从事管理、翻译、教学及商务等相关工作。

数字出版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数字出版专业之一,是目前全国唯一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字出版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力突出、招生规模大、课程覆盖面广、就业前景良好。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闻出版产业,特别是新兴出版业,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熟悉数字传播和出版融合规律,具备较高的文化鉴赏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数字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数字内容的生产、传播、运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胜任出版、传媒、文教、娱乐等行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信息和传播部门工作的复合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出版学、传播学、数字出版概论、数字媒体编辑、 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出版物创编、数字出版营销、全媒体资源管理。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新媒体企业如人民网、字节跳动、阅文集团和主流新闻出版机构如人民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也可在出版、传媒、文教、娱乐等行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信息和传播部门就业,从事数字媒体的编辑、出版与传播工作, 或新媒体、网络信息的采集、 组织、发布、运营等工作。约25%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考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利兹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广告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专业简介]

本专业开办于2000年,自2006年起,开始招收广告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专业专任教师8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者5人、硕士生导师7人。本专业在全国最高排名前15强,被《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评为四星级专业。近五年,广告学子获得大广赛国家级等级奖7项,其中以总分第一名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本专业的课程满意度、教师授课水平、社会需求程度、就业率等指标稳居我校前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在厚实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意策划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媒介创意与效果评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互联网企业、权威媒体机构、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广告、宣传、公关等部门从事策划、创意、经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传播学、广告学、广告创意与策划、智能广告、广告文案写作、媒体策略。

[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策划、创意、调查、文案等相关工作。具体就业部门如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媒介代理公司的客户部、策划部、媒介部及调查部门;传统媒体、新媒体公司及互联网企业的策划部及广告业务部门;出版单位的策划部及广告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部门;政府机构的广告管理和媒体管理部门等。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战略驱动下,自主创业比重逐渐增长。

新闻学专业(新闻传播学类)

[专业简介]

在传媒形态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闻是始终贯穿其中的核心脉络和主线。本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生,是北京印刷学院最具活力和潜质的新兴专业之一。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历者8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师资具有媒体经验和多元学科背景,涵盖文、史、哲多个方向,有益于厚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基本功。

[培养目标]

本专业针对网生代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发展目标设定,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闻视野、适应新型媒介环境和业务标准的职业新闻人才,培养在传统新闻业务、数据新闻、危机公关、数字媒体、舆情分析等领域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

传播学、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新闻史、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专业英语。

[就业去向]

本专业常年保持97%以上的高就业率,具有就业率高、就业范围广、适应性强的就业优势。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涉及三大类:一是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二是抖音、一点资讯、今日头条、趣头条等资讯类新兴媒体企业;三是广告、公关、出版相关行业和企业。工作内容涵盖新闻采编、媒体公关、文化宣传、音视频内容采编制作等。


经济管理学院

学校于1982年设立印刷企业管理教研室,面向印刷出版行业培养专门管理人才,1983年11月成立印刷企业管理系,1985年11月,更名为管理工程系。为整合资源、优化结构,2003年3月管理工程系、出版系、外语系合并,成立出版传播与管理学院。2010年11月,学校根据学科归属调整学院设置,正式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根据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出版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学院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传媒管理学院的发展愿景,为新闻出版行业和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4个本科招生专业,即: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其中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校级骨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被评为学校A类专业和优势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北京市级一流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入选北京市属高校双培计划专业。2020年起学院实行大类招生和培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按照工商管理大类专业招生和培养。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传媒经济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出版硕士(出版产业与管理方向)等。依托学院建设的科研平台有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科研究基地)、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

学院拥有一支年轻精干、极富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约 100余人。专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56%,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占84%,硕士以上学位专业教师达100%。我院拥有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2人,北京市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国家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首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历年来,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北京市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教材奖5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重点优秀教材课件1项,学院1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基本功大赛获得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科技部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点项目、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社科规划项目等有影响的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1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成果获得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学院建设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验室等,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批国内知名出版印刷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学院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机械工业出版社入选市级校外示范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27810

邮箱:cbcb @bigc.edu.cn

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

本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之一,2014年通过了学校A类专业评估,2017年获得学校优势专业建设立项资助,2020年获批北京市级一流专业。本专业设有注册会计师(CPA)和国际财务管理(ACCA)两个专业方向,2015年ACCA方向正式招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副教授、博士20人,教师中95%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拥有性能先进、功能完善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本专业就业前景好,职业上升空间大,就业领域涵盖会计、审计、税务、银行、投资、保险、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管理咨询等众多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我国出版传媒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复合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以专业化为根,职业化为魂,国际化为翼,坚持强根固本、立德铸魂、开放添翼、三化融合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分别与国内注册会计师及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资格考试项目对接,重点培养学生在会计核算、审计鉴证、资产评估、税务筹划、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满足出版传媒业和现代服务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需要。

[核心课程]

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投资学、金融学。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国内外各类传媒及其他工商企业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工作;还可以到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财务分析、投资分析、资本运作等工作。近三年,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和签约率均位居学校各专业前列。毕业生20%左右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20%左右进入传媒等企业,15%左右进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中介机构,25%左右就职于机关事业单位,20%左右国内外读研深造。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骨干专业,建于1999年,已毕业学生1800多人。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研究生导师8人,教师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

本专业现建设有信息系统仿真实验室、移动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实验室、SAP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及8个校外实习基地。

本专业紧跟信息技术前沿,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内容资源管理、移动应用开发及互联网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知识,掌握最新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具备企业信息系统、网站、App及微信小程序等移动应用开发能力,具备互联网产品规划设计和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在互联网企业、传媒集团、政府机关单位及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产品设计及移动应用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应用统计学、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开发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内容管理、商业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互联网企业、大型传媒集团、政府机关单位及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内容资源管理、互联网产品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等工作。

近几年来,本专业许多优秀毕业生通过招聘或公务员考试,进入到了中央纪委、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中央电视台、中国工商银行等国家重要部门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新浪、华为、联想、用友、IBM、埃森哲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有40多位同学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11与985高校的研究生。

本专业近三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和出国深造。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工商管理类)

[专业简介]

本专业面向传统和数字媒体、影视演艺、文化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领域,适应数字技术与文化融合创新的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为数字文化产业和首都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文化产业管理专门人才。本专业突出数字媒体管理和文化旅游管理特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自2015年起,本专业参与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双培计划”,共享中央高校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深厚文化理论功底和良好文化艺术素养,掌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论,熟悉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制度,具备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文化管理机关、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影视产业、文化旅游等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创意策划、经营管理、投融资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原理、中外文化史、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产业投融资、传媒企业经营管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就业去向]

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文化产业领域如新闻出版、影视产业、网络媒体、文化旅游及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等,从事创意策划、经营管理、投融资、文化贸易与交流等工作。本专业目前已有十届本科生毕业,就业进入国内外著名文化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金融机构,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华录集团、艺恩咨询、人民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社及北京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毕业生国内外读研率较高,有多名毕业生进入国内著名高校和国外常春藤名校深造。

市场营销(出版营销)专业(工商管理类)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学校发展最早的专业之一,1994年学院设立市场营销专业,2005年成为校级骨干专业,所属工商管理学科具有硕士点授予权,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本专业专任教师达到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占比86%,其中11人是硕士生导师,是我校师资力量最雄厚的专业之一。聘请和引进卓越的出版传媒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教学与建设,合作建设有数十家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出版营销,营销策划、国际版权贸易、新媒体营销,市场调研,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大型出版传媒集团营销策划、出版发行、版权贸易、出版印制及网络电商平台管理工作的出版传媒营销人才;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良好运营的管理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市场营销学、版权与版权贸易、出版企业营销管理实务、出版社经营管理、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就业去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报业集团、期刊社、大型出版物电商平台、影视公司或国家大型骨干企业等从事营销策划、图书发行、客户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版权与版权贸易、新媒体运营等相关工作;也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或外资企业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本专业现已有24届毕业生,累计毕业生人数已超2800人。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广、就业质量高、平均薪资水平高等特点。出版传媒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旺盛。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大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社、大型连锁书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我校市场营销专业2001届毕业生张作珍任总经理所打造的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曾经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赞扬——“打造北京人的深夜书屋,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97届营销专业毕业生缪立进担任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2012届毕业生李洋就职人民教育出版社,荣获人教社“十佳优秀员工”称号,2014届毕业生张慧雪获厦门大学出版社“十佳优秀员工”称号等等。我校出版营销专业不仅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拥有国际化视野。近些年出版营销专业就业率连续高达100%。选择进入出版传媒、新媒体营销行业的毕业生平均起薪为15-20万元/年。


设计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具有教育部批准的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招生资格,是全国15所具有此资格院校之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学院于1989 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艺术设计教育,为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领军人才。

设计艺术学院现有4个本科招生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绘画、工业设计、艺术与科技),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硕士授权点,并具有接收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博士后资格。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200余名。在教育部2017年学科评估中,设计学学科进入B-档(并列31%),美术学学科进入C+档(并列41%)。设计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绘画专业是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为优势专业。学院现有专业教师62人,高级职称比例为53.2%,博士比例为39%。拥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多名教师在教育部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等学术机构任职,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等殊荣。

设计艺术学院拥有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包括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在内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实践平台;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艺术创作研究室”、北京时尚品牌设计中心、奥运印刷艺术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等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创新机构;多年持续开展国际化“x+y”联合培养项目,设有中美国际实验班(双学位培养,以国家《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法国巴黎第八大学交换生项目、欧洲驻地艺术家项目、短期国际设计工作坊项目。获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创意基地。

设计艺术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北京市精品教材1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十余项;理论专著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设计作品获德国红点“至尊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图书特奖、第十二届国家图书奖、“中国包装之星”金奖、国际商标双年展金奖、第43届世界广告大会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金奖、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入选“原动力”中国高校动漫出版孵化计划等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近年来,学院策划举办、承办了包括教育部教育系统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影像、海报展、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插图艺术展、首届中国印刷艺术设计双年展、2019中国设计教育论坛、“中国设计节”青年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印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字汇”中美国际设计展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活动50余项,师生作品参展北京国际设计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亚洲平面设计邀请展等百余项国内外展览。

设计艺术学院积极服务社会,助力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和首都文化建设,承担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大会主席台秩序册设计,志愿活动奖牌、激励品及城市站点视觉系统设计;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景观、标识设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台湾彩车”设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环卫车“金耀蓝”外观色彩设计;全国智力运动会会徽设计;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入列系列纪念邮资设计;2020庚子鼠年邮票数字化设计等国家重大设计任务。“奥林匹克运动会5盎司纪念币”设计作品 ,永久陈列于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吉祥物设计作品“砳砳”被选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吉祥物设计作品“蓝嘟嘟”被选为青海湖吉祥物。

艺术设计教育开办30多年来,生源质量居于同类高校前列,招生计划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始终名列市属高校前茅,深造率逐年提升。

院系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131

传真:010-60261950

邮箱:syxy@bigc.edu.cn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开设于1989年,以研究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播、商业视觉营销和产品整体策划设计为专业特色。经过30多年的积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强调各专业方向交叉互动,注意实践案例教学,并与国际相关院校进行交互式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师生共同完成多项全国及首都重大设计项目,师生设计作品在国内外专业设计赛事评选中屡获大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良好创造性思维,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出版、包装、广告及产品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现状,能够在出版、传媒等领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核心课程]

字体设计、设计学、图形设计、版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应用、书籍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产品设计。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文化创意、媒体信息、新闻出版、印刷包装、商业营销领域及相关企事业从事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以及产品造型设计等工作。通过对毕业生近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就业契合度均较高,毕业生职场竞争力较强,就业感受良好。本专业在伦敦艺术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日本多摩美术学院、德国慕尼黑美院等国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绘画专业

本专业是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2002年成立“绘画专业”。在全国率先提出绘画与出版结合。培养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复合应用型艺术人才。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专任师资团队教授5人。专业负责人具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新闻出版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成员中“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道德先锋”“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多名。

2011年至2021年连续承办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办 “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教师近年获得6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国家艺术基金。学生在国家及北京市艺术大展获奖558项,具有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培养目标]

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所急需的“创意设计、艺工融合”的人才培养需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表现“媒体+信息时代”的视觉要求。培养能在出版、传媒等领域从事手绘插画、网络数字媒体插画、电子出版物插画、绘本、美术教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中国传统造型基础与创作、版画艺术、中国画创作、数字绘画人物与场景、插画文创产品设计、绘本设计与制作、电子出版物插图创作、交互插图创意思维、数字创意绘画。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新闻出版、影视网络传媒、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书刊数字插画创作和漫画、绘本编创、美术教育以及在文化艺术事业从事现代视觉艺术创作。近五年绘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达到98%以上。其中2019年就业率达到98%,专业契合度100%。连续两年国内外考取研究生达到25%以上,其中包括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法国南特学院、美国旧金山大学、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知名艺术院校。

工业设计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成立于2002年,下设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2个专业方向,分别就文创产品进行概念、外观、使用上的创新设计、文创体验和服务系统研究;就智能产品进行用户体验、信息构架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与及产品结构和造型设计等研究。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中心可同时从创意到设计、测试、人机工程测定的全过程,学生作品囊括诸多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

工业设计专业现有教师10人,国内外博士学历5人,副高以上职称5人,硕士生导师3人,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我最尊敬的教师”、“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称号,深受学生好评。

全面配备各类工业设计教学专用最新教学实验设备及空间,可进行基础造型、木工、陶瓷、3D打印、生理心理测试、虚拟现实等系列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充分训练及发展,多人先后斩获国家最高设计奖项“红星奖”、“龙腾之星”、“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理论基础及定义问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能够满足产业变革的从事产品创新开发设计、体验与交互设计、服务设计等领域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学生能够在设计前期通过用户与市场研究、相关技术整合进行产品定义,掌握产品设计的核心工具,从形态与功能、材料工艺、人机工程等方面进行深入设计,掌握相关的软硬件交互设计技术进行智能产品开发、掌握传统材料工艺技术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适合就职于科技、商业、教育、文化、公共机构等领域,从事产品设计、服务设计、用户研究、产品开发于创新等工作。

[核心课程]

绘画基础、造型基础、模型技术、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设计心理学。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以从事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等与创意设计相关的各类职业。近五年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年均达到96%以上,专业契合度100%。连续两年国内外考取研究生达到18%以上,其中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知名综合及设计院校。

艺术与科技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特设专业,目前以展示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基础上,面向展览展示及文化传媒领域,着眼于国际展示业发展动态及设计潮流,注重设计艺术与工程技术、设计艺术与虚拟技术、设计艺术与策划管理相结合。主要研究博物馆、展会及其它商业环境的展示设计理论及方法,主要包括展览策划、空间设计、陈列布置、虚拟表现及工程实施等方面内容。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体系完善,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软、硬件条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掌握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契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熟悉展示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表现手段,掌握展示文案策划、空间造型艺术、空间视觉表达、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等相关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基础、创新创意能力的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

展览概论、制图规范与创意表现、人体工程学基础、展示策划、展具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博物馆展陈设计、全息艺术设计、空间交互设计、展示应用设计。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文化创意、媒体信息、商业营销、新闻出版及相关企事业从事展示策划、展示设计、信息设计、艺术与科技融合等工作。从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包括空间及环境设计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品牌形象设计公司、数字娱乐设计公司、传媒及媒体艺术机构等。


新媒体学院

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学院,新媒体学院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致力于通过构建艺术学、工学、文学三个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出版传媒领域,培养新媒体创意策划、新媒体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实现、新媒体传播运营等方面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600多人,拥有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设计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

学院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画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专业学生大一期间采取大类培养模式;动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每年都招收“双培生”,合作高校为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每年均招收“外培生”,合作高校为美国鲍尔州立大学和英国伦敦艺术大学。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6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多媒体艺术设计团队,北京市教学团队--数字媒体艺术团队。学院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业界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包括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数字创作与出版研究生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创新与传播教席茜斯莲娜阿兹玛赫教授,形成了以专任教师为核心,以兼职教授为支撑的多元化、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学院教学条件基础雄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教学实践中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中心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

学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果显著,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12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出版教材专著38部,专利及著作权18件;教师实践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5件,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际莫比斯大奖赛全场大奖以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业内知名奖项。

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010-60261753

邮箱:xinmeiti@bigc.edu.cn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办于1989年,包括多媒体艺术设计、互联网产品设计、虚拟现实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以“培养数字传媒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强化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及科学研究相结合、艺术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突出学校“服务首都、贴近新闻出版行业”的办学特点,创建了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600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数字出版、数字传媒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状况,具备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数字出版、数字传媒、数字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等相关领域从事策划与研究、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数字媒体设计与表现I、数字媒体软件基础、数字媒体设计与表现II、界面设计、数字媒体创意思维、多媒体动画造型技术及应用、多媒体编创艺术。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电子音像出版社、互联网公司、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设计服务及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影视传媒、数字虚拟现实产品展览展示等单位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及编创工作。

动画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简介]

本专业包括动画艺术、游戏设计、媒体影像与影视艺术3个招考方向。面向和服务于新闻出版、动画及相关传媒领域,培养具有动画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数字技术在动画、游戏、影像中的应用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动画、游戏、影像创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教学实验中心”等国家级、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动画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动画创作、漫画创作、影视创作、游戏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及实践能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力,能在数字传媒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及周边的研发、摄影及影视创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

[核心课程]

视听语言、动画造型基础、影视摄影、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创作基础、游戏创作基础、影像创作基础。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动画、漫画、游戏、媒体影像、影视艺术等领域产业从事动画导演、动画编剧、动画制作、游戏设计、游戏研发、摄影及影视创作等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面向数字媒体及相关领域,主动适应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以及媒体融合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的数字艺术设计思维的复合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为我国较早开设数字媒体技术的院校,我们于200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2018年获批学校“优势建设专业”项目支持,同年获得教育部地方高校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支持。本专业坚持“科技与艺术”、“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三结合,形成“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素养,具备数字艺术设计思维,具有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完成技术开发、技术实现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数理基础,了解数字媒体技术行业前沿知识,具备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相关技能,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及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在移动传媒、虚拟现实、数字游戏、网络出版、电视栏目包装和影视制作等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媒体领域从事有关数字媒体内容设计、制作、技术研发、信息服务及媒体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

数字艺术设计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3D建模基础、数据结构、网络数据库技术、游戏脚本及编程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Web技术

[就业去向]

本专业定位于在融媒体背景下,为数字媒体内容制作、融媒体平台搭建提供技术支撑。鉴于这种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聚焦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可以在出版、新闻、影视、网站、游戏公司等文化媒体及其它数字媒体领域从事数字产品设计、开发、信息服务及媒体管理等工作。

就业单位主要包括:游戏制作、三维仿真应用开发相关的IT企业,出版社、电视台、新媒体网站等文化创意或新媒体传播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虚拟现实或动漫游戏设计开发、3D建模、影视栏目包装、数字出版物制作、新媒体网站页面设计开发、传媒应用UI制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以新闻传播教育融合艺术素养、计算机技术为特色。专业教师均毕业于985、211院校,1/3具有海外教育经历,1/3具有高级职称。师资队伍中含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1位,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者1位,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者1位。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专业拥有独立的实验室并为学生配置工作站。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和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推出的排名中,本专业位居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全国10强之列。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本的人文修养,具有新媒体内容创意策划能力、新媒体应用开发能力和新媒体运营传播能力的复合应用型新媒体人才。毕业生适合新媒体领域急需人才的各类新兴岗位,如,短视频制作、数据可视化、媒体策划与创意、互联网运营等,也适合党政机关和新闻出版单位的各类新媒体岗位。

[核心课程]

新媒体编辑技术、传播学、新闻学、媒体写作、计算机语言、视听创意、数据可视化理论与实务、全媒体创意与策划、互联网运营。

[就业去向]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本专业毕业生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新媒体人才。从两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的去向为快手、百度、中粮集团、北京公交集团、北京晚报、区县政府、各类影视文化创意公司等;毕业生海外深造的去向为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知名学府;毕业生国内深造的去向为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


出国留学项目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双学位的项目、互免学费的交换项目、短期交流研修项目以及暑期交流学习团等多个出国留学项目,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教育发展平台。近几年,我校平均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将近90人,学生反馈良好,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参加的项目实现了自己的预期。

 X+Y 联合培养项目

项目名称

合作院校

合作模式

学费

培养专业

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

美国41所公立院校

1+2+1/2+2


大一学生,大二学生,详细内容请参见中美121宣传页

加拿大MBA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加拿大卡普顿大学

3.5+1.5/4+2

双语MBA学费:  57056 加币/两年(2018-2019年度)

生活费: 6000-12000加币/每年


专业不限

美国佩斯大学出版专业硕士项目

美国佩斯大学

4+1 (本硕连读)

11844美元

出版专业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MBA硕士项目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

3+2(本硕)

10170 美元(本科)

6102美元(硕士)

大三,大四(非艺术类专业)在校注册生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

2+2、3+1 (本科)

4+1(本硕)

9690英镑/本科

10350英镑/硕士

编辑出版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传播学专业、广告学专业、英语专业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2+2、3+1、3+1+1

商科专业 9300英镑/年
文理科专业 10925英镑/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英语、艺术设计、绘画、动画、市场营销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本硕培养项目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

2+2(本科)

2+2+2(本硕)

16000 澳元/年

计算机、国际文化、软件工程、商务科技、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商学、旅游管理、动画、艺术设计、市场营销

新西兰国立怀阿里奇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新西兰国立怀阿里奇理工学院


模式以当年通知为准

本科专业课学费19500新西兰元/年;18个月研究生课程学费合计25000新西兰元

可申请专业根据参照当年报名通知

爱尔兰国立特瑞里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项目

爱尔兰国立特瑞里理工学院

模式已当年通知为准

本科课程学费9750欧元/年;研究生课程学费9750欧元/年

可申请专业参照当年通知

注:以上学费均为往年学费标准,请以当年合作院校通知为准。


        交换生项目


项目名称

申请条件

交流时间

相关费用

备注

日本千叶大学交换生项目

二年级以上本科生(含二年级)和研究生

1学期/1学年

住宿:留学生宿舍

租金为19000日元,入住时需一次性缴纳15000日元;生活费:60000-70000日元

此项目免收学费,国际旅费、生活费、住宿费及保险等费用自理

YES 国际青年交流生项目

二年级以上本科生

1学年

按照美方合作院校通知

本科生可申请美国11 所公立院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研究生可申请美国5 所公立院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学习,所修学分可转换并记入其在我校的学籍档案。

   近年短期出国(出境)交流项目

合作院校

交流国家

交流时间

人数

交流内容

萨福克大学

美国

暑期(14-21天)

30

进行语言技能短期培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热情,逐渐知晓国际法则,开拓国际视野、了解西方文化,增强英语交际能力

华盛顿大学

美国

暑期(14-21天)

20-30

语言、文化、历史课程体验

圣地亚哥大学

美国

暑期(14-21天)

20-30

语言、文化、历史课程体验

剑桥学术体验课程项目

英国

暑期(2周)

30人

语言,文化,学术体验

伦敦摄政大学

英国

暑期(14-21天)

30

语言、文化、历史课程体验

澳洲游学实践项目

澳大利亚

寒假(14-21天)

20-30

语言、历史、跨文化交际等实践体验课程

日本埼玉工业大学

日本

暑期(7天)

20

文化实践体验课程


   121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项目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以下简称中教国际)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以下简称美国州立协会)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现已成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框架下的项目之一。中教国际和美国州立协会选择中国和美国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公立)作为该计划的成员单位,具体承担教学任务,截至2019年10月,有165所中美大学参加项目(其中:中方大学124所,美方大学41所)。

在共享《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美方院校资源的基础上,我校自2015年以来共设立了“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艺术类)”、“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计算机)”两个联合培养项目,国际班主要模式是第一学年学生在我校学习,部分课程由美方合作大学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第二学年学生赴美进行第二、三学年的学习,第四学年返回我校学习。学生所选美方专业须和本人在我校专业相同或相近,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录取方式:个人申请、学院推荐、英语水平测试择优选拔。

开班时间:与高考大类招生的学生同期开班授课。

培养方式:

  艺术类国际班(人数 20人,仅限艺术类学生)

  计算机国际班(人数20人,面向全校学生)

注: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可申请报名直接进入“中美联合培养计算机国际班”学习。非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参加计算机国际班,入学后需按照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提出申请,统一转入信息工程学院,进入计算机国际班。艺术类国际班仅招收艺术类学生。

详细内容请咨询

联系电话:60261002

联系人: 张老师   国际教育学院202办公室

电子信箱:zhangximan@bigc.edu.cn


校园文化

北京印刷学院作为植根于出版传媒领域的特色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学校以传承弘扬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红色出版文化为己任,经过多年来的办学实践,汇聚形成了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1. 思想引领活动。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全方位开展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校按照“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先后成立了“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办公室”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奖勤助贷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青年大学习”主题教育、“校长有约”“青春榜样”主题宣讲会、“红色1+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编辑出版了《为学》、《青春榜样》等一批思想政治教育刊物,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在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面,打造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如“青春北印”、“北印为学”等,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等工作,效果显著。

2.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科技节”是学校科技学术活动的重心,自2003 年起,由学校团委组织,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科技创新、科普宣传和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年5月中旬启动,历时1个月,包括展演展示类、竞赛评选类、报告座谈类、主题实践类等。通过我校升级版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平台的搭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学校每年设立20 万元“大学生研究计划基金”,用于支持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每年支持700 余人次190 余个项目,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来,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北京市文化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首都大学生科技创新博览会和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家、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达400 余人次。

3.文化艺术活动。 “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作为文化艺术活动的重心,每年举办一次,10 月初启动,11 月中旬结束,历时1个半月,面向全体在校生,围绕艺术展演、艺术知识普及、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艺术竞赛类、艺术展示类、报告讲座类、主题实践类等活动。在校园内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团文化季”等重点活动,邀请北京市交响乐团、北京市铁路文工团等来校演出,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内涵。

4.志愿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集中实践活动和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以“青年服务国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每年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即由学生申报社会实践项目,学院审批,给予资金支持,全程进行跟踪、督导。学校每年提供约20万左右的资金支持,组织1000 余人次上百支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增强行业自信,探索学业生涯”、“青年服务国家,基层调查研究”、“参与创新创业,提升综合能力”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每年的重大主题,学校还开展了许多志愿服务活动,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京南大学联盟成立、北京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幕式等大型展览、赛事志愿服务,此外,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学校还与北京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首都保护知识产权志愿服务总队校园服务站”。日常则重点开展社区服务、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爱心助残、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近三年,共有2支实践团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一等奖”,20 多支实践团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30名学生被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5.学生组织活动。我校校级学生组织有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广播台和大学生艺术团,以及新时代青年学习社、求职协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等37个校级学生社团,各学院分团委下属有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成员累计达2000余人次。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逐步打造了“大学生辩论赛”“毕业歌会”“迎新晚会”“模拟招聘大赛”、“英语文化节”“社团文化季”等品牌活动,涌现出了一批“首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生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其成员的综合能力。

6.学校有一批在首都高校、印刷行业有一定影响的校园媒体,如《北印青年》、《为学》、《北京印刷学院校报》、《新出版人》、《莘印回首》等平面媒体,“InRadio”等网络媒体、有声媒体,其运做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具体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舞台。近三年,学生在 “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首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赛事中获三等奖以上奖项共600余项。


助学体系

学校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助学政策,紧密围绕 “奖、贷、助、勤、减、免、偿、补”八元资助体系,以人为本,构筑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性资助体系,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北京印刷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奖助项目一览表:

类别

序号

项目

奖助标准

申请时间










1

国家奖学金

8000元

9月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

9月

3

国家助学金

450元;230元两等

9月

4

国家助学贷款

本科生不超过8000元/年

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年

10月

5

服义务兵学费补偿

贷款代偿

学费返还

10月

6

北京市饮水、洗澡、电话补贴

185元

11月

7

新疆少数民族

困难学生补助

根据上级资金拨付,发放额度不等

12月

8

边远山区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8000元

12月

9

求职创业补贴

1000元

12月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0

伙食补贴

200元

11月

11

寒假返乡路费补助

根据生源地及路费情况发放补助

12月

12

新生绿色通道

助学物资、特困补助

9月

13

临时困难补助(含大疾补助、受灾补助)

500-5000元不等

随时

14

校内勤工助学

12元/时

9月

15

学费减免

全免/减半/免三分之一

9月

16

古尔邦节补助

50元

古尔邦节前




17

校长奖学金

10000元/人

9月

18

学业奖学金

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1000元

9月

19

单项奖学金(学科竞赛优秀奖学金、英语(含小语种)优秀奖学金、卓越奖学金、文艺优秀奖学金、体育优秀奖学金、由团委组织实施的社团活动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和科技创新奖学金)

团体:300-3000元不等

9月

个人:100-3000元不等

20

优秀毕业生奖学金

500-1000元不等

5月

21

新生奖学金

5000-10000元不等

9-10月


22

东风印刷企业奖学金

10000元/人

9-10月

23

小森奖学金

1000-5000不等

9-10月

24

强邦奖学金

10000元/人

9-10月


热点问题

1.办学性质

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经过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成为在印刷与包装、出版与传播、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

2.提档比例

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为105%以内,进档考生符合录取规则,不退档。

3.政策性加分情况

学校分省计划招生在提阅考生档案和确定专业时,均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于特殊考生的加分政策。

4.一流专业及新增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出版、机械工程、动画

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印刷工程、编辑出版学

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字出版、机械工程、包装工程、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绘画

2021年新增专业:艺术与科技、印刷工程(毕昇卓越班)

5.实验班情况

为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我校开设印刷工程“毕昇卓越班”、机械工程“卓越班”。为提高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开设编辑出版学“韬奋实验班”。

在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和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开设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艺术类、计算机),采取“1+2+1”的培养模式,学生可在四年内同时获得中美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6.学费情况

学校各招生专业学费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北京市有关部门学费标准相关规定执行。轻工类、计算机类、机械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物流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工业设计专业46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10000元/学年,其他专业4200元/学年。

7.专业之间级差

学校的专业之间没有级差,对于进档范围内考生,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生专业,建议考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顺序填报专业。

8.入学后转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可有两次转专业机会,原则上应在第二学期或第四学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

9.身体特殊要求

根据专业要求,色盲或色弱考生不能报考学校轻工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绘画、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与科技专业。

10.单科成绩要求

外培专业只招英语考生,非艺术类外培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5分。

11.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面向印刷包装、出版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去向包括“出国、升学、就业”三类。学校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联系与交流,国际教育学院会为学生去与学校签订协议的国外高校深造或交流提供服务;学校现有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生可以报考学校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其他学校的研究生。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显示,学校进入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百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相对稳定在95%左右,2020年升学率含国内读研、出国留学、二学位达到27.06%。毕业生持续扎根行业,服务出版传媒全产业链,每年约70%学生选择在北京就业,超过70%毕业生在专业相关领域就业。